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个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很多人觉得“牙龈肿痛不是病”,结果拖到牙齿松动才后悔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悄悄摧毁牙齿健康的“隐形”——牙周病。
牙周病是包围牙齿的牙龈、牙槽骨等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。就像大树周围的土壤流失,牙齿也会因为支撑组织而松动脱落。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成年人中,近9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它已成为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原因。
• 刷牙出血:牙刷毛上带血丝别不当回事 • 持续性口臭:刷牙后仍无法消除的异味 • 牙龈红肿:牙龈从粉红变暗红,触碰易出血 • 牙齿变长:其实是牙龈萎缩导致的“假象” • 牙齿松动:咬硬物时感觉牙齿“飘”
牙菌斑是罪魁祸首。1毫克牙菌斑里有上亿细菌,它们分泌的会不断刺激牙龈。如果加上这些坏习惯,风险更高: • 抽烟:烟草会削弱牙龈修复能力 • 熬夜:免疫力下降让细菌有机可乘 • 横向刷牙:错误的刷牙方式损伤牙龈 • 从不洗牙:牙结石堆积加速牙槽骨吸收
早期阶段(牙龈炎): 洗牙+正确刷牙就能逆转,使用巴氏刷牙法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,多数情况1-2周改善。
中期阶段(牙周炎): 需要龈下刮治,医生会用特殊器械清除牙龈下的牙结石。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敏感,但一定不能因为怕疼而放弃治疗。
晚期阶段(重度牙周炎): 可能需要牙周手术或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。这个时候治疗费用会成倍增加,期也更长。
1. 选对工具:小头软毛牙刷+含氟牙膏,冲牙器辅助清洁 2. 改良刷牙:牙刷倾斜45度轻轻震颤,每次少2分钟 3. 定期检查:每年1-2次洗牙,相当于给牙齿做“体检” 4. 戒烟限酒:烟草和酒精都会加重牙龈萎缩 5. 控制血糖: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牙周问题
误区1:“洗牙会把牙缝洗大” :牙缝本来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,清除后反而能阻止病情恶化。
误区2:“孕妇不能治牙周病” :孕期激素变化更易引发牙龈肿胀,孕中期是的治疗期。
误区3:“老了才会掉牙齿” :牙齿脱落与年龄无关,60岁保留20颗健康牙齿完全可能。
早期洗牙费用约200-500元,如果发展到需要种植牙的阶段,单颗治疗费用可能超过万元。更重要的是,天然牙的咀嚼感受是任何修复体都无法替代的。
下次发现牙龈出血时,别只是换个“感”牙膏应付。牙齿就像身体的“哨兵”,牙周健康与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都有关联。现在预约牙周检查,或许能为未来的自己省下大笔治疗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