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牙齿好像越来越长了?这些信号都在提醒你:牙周可能出问题了。今天咱们就这个容易被忽视却影响深远的牙周治疗,用大白话告诉你它到底管什么用。
很多人觉得牙齿不疼就不用管,其实牙周病像“沉默的”。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超八成有牙龈问题,只是程度不同。早期可能只是刷牙出血,放任不管会发展成口臭、牙龈萎缩,后导致牙齿松动脱落——你以为老了才会掉牙?牙周病才是真凶!
举个例子:小李总以为牙龈出血是“上火”,直到门牙缝变大才去看医生,结果发现牙龈下方的牙槽骨已经被,需要做系疗。早干预哪有这么麻烦?
简单说就是给牙齿的“地基”做保养。分三步走:
1. 基础治疗:像大扫除,医生用工具清除牙龈下的牙结石(自己刷牙根本刷不掉),后牙龈就能重新贴紧牙齿。大多数人到这步就解决问题了。
2. 手术治疗:针对中重度患者,比如需要翻瓣清理深部感染,或者植骨修复被的牙槽骨。听着吓人?其实现在都有微创技术。
3. 维护期:就像汽车定期保养,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防止复发。
误区1:洗牙=牙周治疗
洗牙只对付牙龈以上的结石,而牙周炎的主战场在牙龈深处,需要更深层的清洁。
误区2:治疗一次就能好
慢性病就得慢性治,通常需要3-4次复诊,好比伤口结痂需要时间。
误区3:贵的牙膏能代替治疗
再贵的牙膏也刷不掉已经形成的牙结石,就像洗洁精不能替代洗车。
说实话,牙龈发炎时触碰确实可能敏感,但医生会先用表面麻醉凝胶。现在还有激光辅助治疗,出血少、快。多数人的反馈是:“还没拔牙疼”“酸胀感能忍受”。
算笔账:早期治疗几百到一千多,等到牙齿松动再种牙,一颗就要上万。更关键的是——天然牙永远比假牙好用。保住自己的牙齿,就是省下未来一大笔钱。
特别提醒:孕妇、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牙周健康,这些人群的牙周问题可能影响全身。
记住三点:
• 改用软毛牙刷,巴氏刷牙法学起来
• 牙线或冲牙器每天用,别让菜渣变成结石
• 戒烟!吸烟会加速牙槽骨流失
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牙周治疗不像美白那么“立竿见影”,但它是实打实地在延长你牙齿的寿命。下次看到牙龈出血,别再用“近太忙”搪塞自己了,牙齿可比老板难哄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