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总听人说"微创拔牙一点都不疼",可一想到冰冷的钳子还是心里发怵。作为在口腔科工作多年的医者,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,带你看清微创拔牙的真实模样——它未必完全,但确实能让你的拔牙体验轻松80%。
还记得小时候见过的拔牙场景吗?医生用力摇晃牙齿时,患者整张脸都跟着变形。传统拔牙就像硬拽树根,难免伤及周边"土壤"。而现代微创拔牙更像的考古挖掘:
1. 创口仅有绿豆大小,精密器械能避开重要神经
2. 采用"摇摆式"手法替代暴力撬动
3. 全程配备影像引导,避免盲目操作
上周有位年轻白领来,她右下方的智齿反复发炎却不敢拔。其实这些情况适合微创技术:
• 水平/倾斜生长的阻生齿
• 靠近神经管的复杂牙位
•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
• 看见牙科器械就发抖的恐惧人群
但要注意,牙根弯曲或牙齿特别松动的,可能反而不适合微创。
每天接诊都会遇到类似疑问:"是不是不用打麻药?""会不会更贵?"其实:
误区一:完全——该打的麻药一针都不会少,只是术后疼痛减轻
误区二:价格翻倍——通常比传统方式贵200-500元,但省去了后续药费用
误区三:适合所有牙——龋坏的残根可能仍需传统方式
以常见的智齿拔除为例:先拍片定位,涂抹表面麻药后注射麻醉(这步仍有轻微刺痛)。等嘴唇发麻时,医生会用比圆珠笔芯还细的器械分割牙齿,听到的只有轻微的"沙沙"声。整个过程像有人在你嘴里轻轻推挤,15分钟后咬着棉球就能走了。
不过要提醒:术后2小时别吃东西,24小时内别刷牙漱口。第三天是容易肿的,冰敷记得隔着毛巾。
现在不少诊所都打着微创旗号,教你三招辨真假:
1. 要求看器械——真正微创用的是笔式手机和外科动力系统
2. 询问麻醉方式——必配计算机控制的麻醉仪
3. 查看记录——正规机构会留存术前术后对比影像
记住,再好的技术也需要的医生来操作。建议选择少有500例微创拔牙经验的医师。
Q:拔牙后能马上上班吗?
A:简单牙位可以,但建议预留半天休息时间。
Q:是不是缝线更贵?
A:现在多用可吸收线,价格已包含在总费用里。
Q:高龄老人能做吗?
A:70岁以下血压控制良好者均可,但需提前做凝血检查。
后说句实在话:再微创也是手术,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比追求""更重要。如果看到宣传"""不肿"的,建议转身就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