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颗乳牙萌出时,许多新手父母就开始为牙齿问题焦虑。乳牙要不要护理?几岁开始看牙医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儿童牙齿养护那些事。
很多家长觉得"乳牙反正要换,坏了没关系"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乳牙要在口腔里服务6-12年,直接影响孩子的咀嚼、发音和恒牙发育。建议用纱布蘸温水清洁婴儿牙龈,长出颗牙后就要使用婴幼儿专用牙刷。
含着奶瓶入睡、夜间频繁喂奶、用奶瓶喝甜饮料,这三大习惯容易导致"奶瓶龋"。建议1岁后过渡到水杯,睡前清洁口腔。如果发现牙齿表面有白斑或黄斑,可能是龋齿前兆,要及时就诊。
儿童牙医推荐的定期涂氟,能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层。3岁起每3-6个月涂一次,能降低40%的龋齿发生率。操作过程简单,孩子配合度高,就像给牙齿穿件防护衣。
恒磨牙表面凹凸不平的窝沟容易藏匿细菌。在6-7岁恒磨牙、11-13岁第二恒磨牙完全萌出时做窝沟封闭,用流动树脂填平沟壑,预防可达80%以上。
乳牙迟迟不掉?别急着拔,先观察恒牙位置。新牙长歪了?可能是颌骨发育空间不足。恒牙比乳牙黄?这是正常现象。遇到这些情况不必过度紧张,但建议定期拍片检查。
建议看牙不晚于1岁生日,次就做简单检查,让孩子建立良好印象。治疗前用"牙医叔叔帮忙抓小虫"等形象化表达,避免说"打针""疼"等敏感词。
孩子摔伤牙齿,要保存脱落牙(放牛奶或生理盐水),30分钟内是再植黄金期。牙齿断裂要收集碎片,磕碰后即使没外伤也要观察2-3周,可能伤及牙神经。
7-9岁是干预地包天等骨性问题的窗口期,12-16岁是常规矫正佳阶段。但具体方案要结合个体发育情况,建议每半年做一次正畸评估。
长期使用安抚奶嘴超过3岁、咬笔头、舔牙齿等小动作,可能导致开颌、龅牙等问题。发现孩子有口呼吸习惯更要及时检查,可能涉及腺样体肥大。
儿童牙医诊所有适合孩子的迷你器械,会用水果味补牙材料,治疗椅常配有动画片播放。更重要的是,医生掌握与孩子沟通的特殊技巧,能减轻治疗恐惧。
其实保护孩子牙齿并不复杂,关键是养成每天刷牙、定期检查的好习惯。下次带孩子看牙医时,不妨把他们的疑问记录下来,的儿童牙科医生都会耐心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