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沈阳沈河区奉天口腔门诊部,有一位被患者亲切称为"牙医"的李冶民医生。从1986年今,他已在牙科诊疗一线坚守了38个年头。这位看似普通的牙医,用近四十年的坚持诠释了什么是"匠人精神",从基础的补牙洗牙到复杂的种植修复,他始终保持着对每颗牙齿的敬畏之心。
李冶民的职业生涯始于计划经济时代,那时牙科设备简陋,很多操作需要纯手工完成。正是这段经历培养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和敏锐的手感。如今虽已年近花甲,他仍保持着每周参加学术会议的习惯,诊室里新引进的iTero口内扫描仪和CBCT设备,他操作起来比年轻医生还要娴熟。
"牙齿治疗没有小事"是李医生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在他看来,即使是简单的补牙,也需要考虑咬合关系、邻接面接触等十余个细节。这种严谨态度让他在根管治疗领域尤为突出,很多在外院治疗失败的患者,经他重新处理后都能保住原本需要拔除的牙齿。
与其他专科医生不同,李冶民医生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全科背景。当患者同时存在龋齿、牙周病和缺牙问题时,他能统筹制定治疗顺序:先控制炎症,再修补龋齿,后进行缺牙修复。这种系统化治疗方案避免了重复治疗,也为患者节省了时间和费用。
在种植牙领域,李医生有着独特的"保守种植"理念。他坚持"能保则保"的原则,只有当牙齿实在无法保留时才会建议种植。"很多松动牙通过牙周治疗可以重新稳固,没必要盲目拔除",这种不为经济利益所动的职业操守,赢得了患者的深度信任。
每天早晨8点,李医生总会提前半小时到诊室调试设备。他诊桌上的器械摆放有着严格的标准,每样工具的位置都经过精心设计,既能提高工作效率,又能减轻患者紧张感。对那些特别害怕看牙的孩子,他备有各种卡通贴纸,治疗结束后总会变魔术般"变出"小礼物。
"看牙不应该是个痛苦的过程",这是李医生的行医哲学。他改良的传统龈下刮治手法,通过控制水流温度和力度,能让患者在几乎无感的状态下完成治疗。不少曾经畏惧洗牙的上班族,在他这里养成了定期口腔护理的习惯。
在数字化浪潮下,李冶民医生是门诊部早掌握口内扫描技术的医生之一。但他仍保持着用口镜和探针做初步检查的习惯,"机器再也替代不了医生的经验和手感"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,使他在嵌体修复等精密治疗中能达到0.1毫米级的精度。
每周三下午是李医生的特殊接诊时间,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障人士服务。诊室准备了可调节高度的轮椅通道和治疗椅,就连牙科手机都特别选用低噪音型号。这些细节无不体现着这位老医者的人文关怀。
38年如一日的坚守,让李冶民医生成了沈河区许多家庭的"家庭牙医"。有患者从小在他这里看乳牙,现在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检查;有老两口定期来找他做口腔护理,把看牙当成生活仪式。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,他用时间沉淀出真正的,用朴实无华的医德诠释着大医精诚的真谛。
在奉天口腔门诊部的走廊墙上,挂着一幅患者送给李医生的书法作品:"齿间春秋,医者仁心"。这八个字,或许是对这位平凡牙医好的注解。如果您正在寻找一位、耐心负责的全科牙医,李冶民医生的诊室值得您推门而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