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:喝口冰水突然牙齿刺痛,或者半夜被一阵阵牙疼惊醒?这可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作为常见的口腔问题之一,牙体牙髓病看似是小毛病,但拖延不治可能引发大麻烦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让人"牙痒痒"的话题。
牙齿不会说话,但它会用自己的方式发出警告。当你出现以下情况时,建议尽快就诊:
1. 冷热刺激痛:喝热水或吃冰激凌时牙齿明显敏感,这种疼痛往往一闪而过,容易被忽视。
2. 自发疼痛:没有刺激时牙齿突然阵痛,尤其晚上躺下后更明显,可能是牙髓炎的表现。
3. 咀嚼不适:咬东西时感觉某颗牙使不上力,或者不敢用患侧吃饭。
4. 牙龈肿包:牙齿根尖区出现小脓包,按着有分泌物,说明感染可能已经扩散。
牙齿看似坚固,其实也很脆弱。导致牙体牙髓病的常见原因有:
- 蛀牙不治疗: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。龋齿发展到牙本质深层就会威胁牙髓。
- 牙齿外伤:摔倒撞击、咬硬物可能导致牙隐裂,细菌趁虚而入。
- 磨牙习惯:长期夜磨牙会使牙齿表面出现微裂纹。
- 不当刷牙:横向用力刷牙会造成楔状缺损,露出敏感的牙颈部。
很多人觉得"杀神经"就能解决所有问题,其实治疗讲究个性化方案:
对于早期病变,医生可能采用保髓治疗,用生物材料覆盖暴露的牙髓,争取让牙齿"活"下来。如果牙髓已经感染,规范的根管治疗能清除病变组织,后用牙冠保护脆弱的牙齿。对于特别的病例,可能需要在后考虑拔牙+种植的方案。
提起牙科治疗,很多人反应是"怕疼"。现在口腔科早已今非昔比:
1. 麻醉:先涂抹表面麻醉膏再注射,进针几乎无感。
2. 橡皮障隔离:用橡胶薄膜把治疗牙隔离出来,避免药水刺激其他组织。
3. 显微根管:在高倍显微镜下操作,清创更。
4. 数字化评估:通过三维影像制定治疗方案,减少操作次数。
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,日常保护牙齿其实很简单:
✓ 每天刷牙两次,学会使用牙线清洁牙缝
✓ 少吃粘性甜食,吃完及时漱口
✓ 每半年洗一次牙,顺便做口腔检查
✓ 运动时戴防护牙托,避免外伤
✓ 发现黑线、酸疼及时就诊,别等疼得睡不着才看医生
Q:根管治疗后的牙齿能用多久?
A:规范治疗+及时戴冠保护的牙齿,使用年限和天然牙相近。临床观察显示10年保存率超过90%。
Q:治疗要去几次?
A:简单病例1-2次可完成,复杂情况可能需要3-4次,医生会根据炎症程度制定方案。
Q:孕期牙疼能治疗吗?
A:怀孕4-6个月是相对的治疗期,急性炎症更应该及时处理,医生会选择对胎儿的麻醉药物。
牙齿问题无小事,早发现早治疗不仅能减轻痛苦,还能省下不少治疗费用。下次牙疼时可别再说"忍忍就过去了",你的牙齿值得更好的对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