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照镜子时发现牙齿缺了一块,咬苹果突然使不上劲,这些看似小问题往往暗示着牙齿需要修复了。作为从业14年的口腔医生,我常遇到患者拖到疼痛难忍才就医,其实口腔修复技术早已能轻松解决八成以上的牙齿功能问题。
种是牙齿缺损。磕掉的门牙、磨损的臼齿不仅影响美观,更会导致食物嵌塞引发龋齿。上周有位设计师患者,前牙缺角导致总下意识捂嘴笑,我们采用全瓷贴面修复后,他说现在开会发言都自信多了。
第二种是牙列缺失。缺牙后放任不管,邻牙会逐渐倾斜移位。曾有位缺了三颗磨牙的教师,长期用单侧咀嚼导致脸型不对称,通过种植牙修复后,她说开心的是又能嚼脆骨了。
第三种是牙釉质发育不全。这类牙齿表面常有白垩色斑块,冷热敏感明显。25岁的小李就是典型病例,微创渗透树脂修复后,他发消息说终于敢喝冰啤酒了。
第四种是磨耗牙。夜磨牙族和爱咬硬物的人常见,牙齿会变短影响咬合。给一位退休工程师做的咬合重建,让他重新尝到了花生米的香脆。
第五种是龋坏的牙齿。当龋洞超过牙体1/3时,单纯补牙容易脱落,需要嵌体或全冠修复。这种就像给牙齿穿上防护甲,去年做的300多例全瓷冠,复查时完好率超过95%。
现在常用的修复体主要分三类:假牙舒适度稍差但价格亲民,适合多颗牙缺失的老年人;固定桥需要磨小邻牙,适合1-2颗牙缺失且预算有限的情况;种植牙虽贵但接近真牙,50岁的姐种完牙后说"比年轻时用的烤瓷桥舒服十倍"。
具体选择要看三个关键指标:缺牙位置决定受力方式,后牙区建议优先考虑种植;牙槽骨条件影响种植,骨量不足需要先植骨;全身状况也很重要,糖尿病患者需要血糖稳定才能种牙。
很多人以为修复完就一劳永逸,其实使用寿命主要看维护。固定修复体平均使用8-15年,但见过保养得当的阿姨用了21年。关键做好三点:每年少一次洁牙,避免用修复牙咬瓶盖等硬物,牙线使用要改为穿线器防止勾脱修复体。
特别提醒吸烟人群,烟草会使种植体周围炎风险增加3倍。上周复诊的老烟民种植牙周围发炎,就是因为每天两包烟还不认真清洁。
"缺颗大牙不疼就不用管"危险,邻牙倾斜后修复难度和费用都翻倍;"种植牙可以撑一辈子"也不对,骨结合再好也需要定期维护;"修复后就能随便吃"更是错误认知,再好的假牙也怕年糕这类黏性食物。
还有患者问"是不是越贵的材料越好",其实钴铬合金的强度就足够后牙使用,前牙区才需要更好的美学。就像买衣服,不是所有场合都需要穿高定。
牙齿问题像慢性病,早修复好花钱少。上周有位患者犹豫三年才来做种植,原本简单的手术变成需要先做骨增量。如果发现牙齿有缺损、松动、冷热敏感,建议尽早到正规机构检查。现在很多修复治疗都能报销,别让拖延耽误了健康。
后说个冷知识:咀嚼功能后,肠胃消化负担能减轻40%。保护好牙齿,就是为全身健康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