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牙齿健康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重点,但如何科学护理、何时该看医生,往往是困扰家长的问题。儿童口腔科作为专门针对0-18岁孩子的口腔诊疗领域,从乳牙护理到恒牙萌出,每一阶段都有需要注意的细节。今天,我们就来儿童口腔那些事。
孩子的口腔结构与不同,乳牙更脆弱,恒牙萌出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错位、龋齿等问题。普通牙科医生可能缺乏针对儿童的治疗经验,而的儿童口腔科医生不仅熟悉孩子牙齿发育规律,更懂得如何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。比如,3岁左右的孩子乳牙基本长齐,但牙釉质较薄,更容易被蛀牙盯上;6-12岁换牙期,恒牙和乳牙交替,清洁不到位可能导致双重龋坏。这些都需要医生用更适合孩子的方式处理。
是龋齿预防。很多家长觉得“乳牙坏了没关系,反正会换”,这是误区。乳牙龋坏可能影响恒牙发育,甚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。建议从颗乳牙萌出就开始刷牙,并定期涂氟。第二是牙齿畸形早期干预。比如地包天好在4-5岁矫正,避免面部骨骼发育异常。第三是意外处理。孩子摔倒磕坏牙齿时,尽量保留断牙,用牛奶浸泡后1小时内就医,较高。
很多孩子对看牙有恐惧心理,家长可以提前做这些准备:选择有儿童诊疗经验的医院,环境布置通常更温馨;用绘本或动画解释看牙过程,比如把牙钻形容成“牙齿小淋浴”;避免说“别怕”“不疼”等暗示性语言,转而强调“医生帮你赶走牙虫”。治疗时,家长好陪同但不要过度干预,安静握住孩子的手比不停安慰更有效。
0-3岁建议用纱布蘸温水清洁牙龈,出牙后换成软毛牙刷;3岁起可选用含氟牙膏,豌豆大小即可。饮食上控制甜食频率比减少分量更重要,比如集中吃一次糖果比分散吃三次伤害更小。别忘了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医生能发现家长看不到的隐患,比如隐匿性龋齿或双排牙迹象。
如果发现孩子经常塞牙、拒绝吃硬物、夜间磨牙,或是乳牙未掉恒牙已从旁边萌出(俗称“双排牙”),都要及时医生。另外,门牙外伤、牙龈红肿出血超过一周、恒牙逾期半年未萌出等情况,也别抱着“再等等看”的心态拖延。
儿童口腔健康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守护。记住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容易,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习惯,能让孩子受益终身。如果对孩子的牙齿状况有疑问,建议尽早到儿童口腔科评估,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