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洁牙,很多人反应是“洗牙”,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。作为一项基础口腔护理项目,洁牙不仅能去除牙结石和色渍,更是预防牙周病的关键步骤。今天我们就来,为什么牙医建议每年少做一次洁牙。
即使每天认真刷牙,仍会有30%的牙菌斑残留在死角。这些菌斑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,就像给牙齿裹了一层“水泥”。更麻烦的是,牙结石会不断刺激牙龈,导致红肿出血,终演变成牙周炎。而洁牙正是通过超声波震荡,将这些顽固的牙结石清除。
误区一: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:真实情况是,原本被牙结石填满的缝隙暴露出来了。就像拆掉违章建筑后,街道反而更整洁了。
误区二:“洗完牙会敏感”:短暂敏感是因为被结石包裹的牙根接触外界,通常1-2周就会适应。
误区三:“刷牙认真就不用洗牙”:再好的牙刷也清洁不到牙龈下3mm的隐蔽区,这正是牙周病的发源地。
一次完整的洁牙通常包含四个步骤:首先是口腔检查,医生会用探针评估牙周状况;接着用超声波尖头震碎大块结石;然后采用喷砂技术清除烟渍茶渍;后是抛光,让牙面变得光滑不易沉积色素。全程约40分钟,过程中只有轻微酸胀感。
抽烟人群、咖啡爱好者、正畸患者、孕期女性、中老年人都属于高发人群。特别是糖尿病患者,牙周感染会加重血糖波动。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,就像给牙齿做“定期检修”。
术后24小时内避免冷热刺激,一周内少吃染色食物(如酱油、红酒)。有些人会出现短暂出血,这是牙龈修复的正常现象。重要的是坚持使用牙线和漱口水,这样才能延长洁牙。
查看机构的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确认操作人员有口腔执业医师证。警惕几十元的陷阱,正规洁牙需要消耗一次性器械包和消毒成本。建议选择有可视口腔内镜的机构,能更直观看到清洁。
牙齿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伙伴,定期洁牙就像为它做深度保养。与其等到疼痛难忍时花大钱治疗,不如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。现在拿起手机预约,给牙齿安排一次“大扫除”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