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出血、吃冰激凌牙根发酸、偶尔还能闻到隐约的口臭……这些看似小的口腔问题,可能正悄悄埋下大隐患。很多人以为只有牙疼才需要看医生,其实口腔疾病的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。今天我们就来,普通人每天花10分钟就能做到的预防保健方法。
超过80%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问题,刷牙出血就是直接的信号。很多人发现出血就换软毛牙刷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出血说明牙龈有炎症,更该关注的是刷牙方法——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水平颤动6-8次,每颗牙面都要刷到。记住"333原则":每天刷牙3次、每次3分钟、饭后30分钟内刷。
牙线使用被很多人忽略。即便再好的牙刷也难清洁牙缝,建议每晚用牙线清理一次。刚开始可能不习惯,可以从蜡线开始尝试。如果牙缝较大,牙间隙刷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很多人把洗牙当成牙齿美白的手段,其实它的主要作用是清除牙结石。即便每天认真刷牙,也会有约40%的牙面难以清洁到位。牙菌斑钙化形成的牙结石,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萎缩。建议每年进行1-2次洁治,整个过程30-40分钟,超声波震动不会损伤牙釉质。
这里要特别提醒:洗完牙出现短暂敏感是正常现象,通常3-5天会自行缓解。如果诊所推荐"抛光""喷砂"等附加项目,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,不是每个人都必要。
碳酸饮料、果汁中的酸性物质会软化牙釉质,饮用后建议清水漱口,少等30分钟再刷牙。坚果类食物不要直接用牙嗑,年节期间常有因咬核桃导致牙裂的。咖啡、茶、红酒等容易造成外源性着色,可以搭配吸管饮用减少接触。
推荐几种护牙食物:苹果、芹菜等脆性蔬果能摩擦清洁牙面;奶酪富含钙质可以中和口腔酸性;绿茶中的儿茶素能抑制细菌。记住一个原则:减少"零食频率",两餐之间给牙齿休息时间。
口腔问题往往发展缓慢,等感觉到疼痛时通常已较。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诊:牙龈出血持续1周以上、牙齿突然敏感、口腔溃疡超过2周不愈、牙齿出现肉眼可见的黑线或凹坑。备孕女性要特别注意,孕期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,好提前做检查。
对于孩子,6-12岁是乳恒牙替换期,建议每3-6个月检查一次。窝沟封闭的佳时机是恒磨牙完全萌出后(通常6-8岁),能有效预防60%以上的儿童龋齿。
超市货架上的牙膏让人眼花缭乱,其实普通人选择含氟牙膏即可(儿童需用专用款)。美白牙膏只能去除表面色渍,对深层着色有限。电动牙刷确实比手动牙刷清洁效率更高,但关键还是使用方确。
漱口水不能代替刷牙,可以作为辅助使用。选择时注意:日常护理用含氟款,牙龈发炎时用抗菌款(不超过1周),口腔手术后用不含酒精的温和型。记住任何护理产品都不能替代定期检查。
口腔健康影响着全身健康,从今天开始改变一个小习惯,可能就是为未来省下一笔不小的治疗费用。与其等出了问题再补救,不如把预防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下次刷牙时,不妨多花1分钟,好好观察下自己的口腔状况——这才是实在的健康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