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拔牙,很多人反应是“会不会疼?”“要花多少钱?”“期有多久?”作为口腔治疗中的常见操作,拔牙虽然普遍,但患者往往因为缺乏了解而产生焦虑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解答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。
不是所有牙齿问题都需要拔除。以下几种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拔牙:一是龋齿或牙周病导致牙齿松动无法保留;二是阻生智齿反复发炎或挤压邻牙;三是正畸需要腾出空间。比如小的智齿横着长,顶到前牙导致疼痛,这种情况就需要及时拔除。
值得注意的是,孕期、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,评估后才能决定是否适合拔牙。
这是患者问得多的问题。现在的麻醉技术很成熟,注射麻药时会有轻微刺痛感,类似被橡皮筋弹一下,之后整个操作过程基本。如果特别紧张,可以提前和医生沟通,有些机构会镇静服务。
术后麻药消退可能会有1-2天胀痛,属于正常现象。医生通常会开止痛药,按说明书服用即可。
1. 咬紧棉球30-40分钟帮助止血,24小时内不要漱口或吮吸伤口;
2. 当天吃温凉的流食,避免用吸管;
3. 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泡热水澡;
4. 如果3天后仍有剧烈疼痛或出血,需及时复诊。
有人问“能不能抽烟喝酒?”——不行!烟草和酒精会刺激伤口,增加感染和干槽症风险。
普通正位牙拔除费用通常在200-500元,而复杂阻生智齿可能需要800-2000元。差价主要取决于:牙齿位置(前牙/后牙)、难易程度(是否需切开去骨)、医院级别以及是否使用超声骨刀等特殊设备。
提醒大家:路边几十元的“快速拔牙”可能存在消毒隐患,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。
如果不及时修复,邻牙会逐渐倾斜,导致咬合紊乱。一般来说:
• 缺失1-2颗牙:建议种植牙或烤瓷桥
• 多颗牙缺失:可选择义齿或种植方案
• 智齿缺失:无需特别处理
具体选择哪种方式,需要结合口腔CT检查和咬合关系评估,没有“一刀切”的标准答案。
拔牙虽是小型手术,但术前术后细节直接影响。如果还有其他疑问,建议提前列出问题清单,在面诊时与医生充分沟通。记住:的医生绝不会催你“赶紧决定”,好的医疗决策需要医患双方充分知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