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你可能没当回事的小症状,很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作为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,牙周病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90%,却因初期症状隐蔽常被忽视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沉默的"牙齿"。
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(牙龈、牙槽骨等)的慢性炎症。就像房子的地基被白蚁蛀空,表面看着完好,其实内部早已受损。当牙菌斑中的细菌长期刺激牙龈,会导致牙龈红肿、出血,继而牙周纤维和牙槽骨,终造成牙齿松动脱落。
1. 牙龈炎阶段:刷牙出血、口臭明显,牙龈颜色鲜红 2. 早期牙周炎:出现牙周袋,可能伴有咀嚼无力 3. 中期牙周炎:牙龈萎缩、牙根暴露,对冷热敏感 4. 晚期牙周炎:牙齿移位松动,甚自行脱落
特别注意:吸烟人群牙龈可能不会明显红肿,但牙周速度更快,建议每半年做一次检查。
• 长期抽烟的人(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) • 孕妇(激素变化加重牙龈炎症) • 糖尿病患者(高血糖促进细菌繁殖) • 牙齿排列不齐者(清洁死角多) •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
很多人以为定期洗牙就能解决问题,其实针对不同阶段需要分层治疗: 1. 基础治疗:超声波洁治+龈下刮治(深度清洁牙根面) 2. 药物治疗:局部应用缓释抗菌剂 3. 手术治疗:翻瓣术、引导组织再生术等 4. 维护治疗:每3-6个月的维护
值得注意的是,已经流失的牙槽骨无法自然再生,早期干预尤为重要。
× 用力横刷牙齿:会加剧牙龈萎缩 × 只用漱口水:无法清除已形成的牙菌斑 × 回避牙线使用:牙缝正是细菌的"重灾区"
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,配合牙缝刷和冲牙器使用。记住:再贵的电动牙刷,也比不上正确的刷牙方法。
1. 每年少一次洁牙 2. 戒烟或减少吸烟量 3. 控制血糖等全身性疾病 4. 缺牙及时修复,避免邻牙移位 5. 饮食中增加维生素C摄入
口腔健康就像多米诺骨牌,一颗牙齿出问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简单归咎于"上火",及时就诊才是明智之选。毕竟,原装牙齿永远是好用的。